媒體農林

- 校內新聞熱線:9291819
“我們全體農學專業19級的同學在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天目山鎮對石村進行收割麥子的實踐活動。金黃的麥田一望無際,清風帶來陣陣沁人心脾的麥香,我們跟著老師學習收割麥子的各種技巧……看著一捆捆麥子堆疊起來,大家揮灑汗水的艱辛被滿滿的成就感撫平,心中對糧食的尊重又增加一分,對自己要承擔的重任和使命也有了新的認識。”參加過收割小麥勞動后,浙江農林大學現代農學院農學192班的吳姝潔在感悟中這樣寫道。
眼下,正是麥收的季節。在杭州市臨安區天目山鎮對石村的“天目糧倉”高標準農田里,浙江農林大學現代農學院勞動教育公選課《農作物認知》《農產品質量標準與檢測》的80多名學生,開展“相約豐收,體驗割麥”大學生勞動教育活動。在熱火朝天的割麥、打捆和搬運中,師生流下了辛勤的汗水,也體驗到了豐收的喜悅與充實。
組織學生在校園內外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實踐活動,是浙江農林大學建校60多年來的傳統。經過一代又一代浙農林人的傳承和弘揚,學校不僅培養了學生熱愛勞動的品質、知農愛農的情感,也在引導廣大學生成為農業文化的傳承者、農業文明的傳播者和鄉村振興的踐行者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已經成為該校全體學生一堂“田間地頭的思政課”。2021年,這堂“田間地頭的思政課”入選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項目,這既是對該校60年來堅持勞動教育的肯定,也為該校進一步提升特殊“思政課”質量奠定了基礎,讓師生們對繼續上好這堂課充滿了信心。
浙江農林大學認為,和一般學生相比,涉農高校的學生不僅需要學習高精尖的技術,更需要了解耕種節氣、農作技能,培養對農業的情懷。為此,學校專門在校園里開辟了面積達百畝的學生農作園,并將相關土地分配給農學類專業班級,鼓勵學生在菜地里種瓜種菜,利用課余時間管理菜地、開展生產勞動。為了更好地指導學生從事農業生產,該校還專門聘請附近農民,指導學生參與施肥、翻整、起壟等,同時選育了各種果蔬的小苗,分配給學生耕種。
隨著勞動教育的持續開展,在浙江農林大學校園里,學生們參與各種勞動的平臺越來越多,除了到農作園里種菜、暑假駐村勞動等,學校還將擁有3000多種植物、總面積將近3000畝的校園,全部“承包”給全校學生義務管護,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綠地管護、給花木施肥等各種勞動,將珍惜勞動果實、尊重感恩自然的美德傳承下來。到了麥收時節、秋收時分,大家還可以深入農村,扛起鋤頭挖番薯,拿起鐮刀割水稻,伸出雙手拔蘿卜……在勞動中共享收獲的幸福。
“雖然天氣十分炎熱,勞動也很辛苦,但是作為一個農學專業的學生,知農愛農是我們將來強農愛農的基礎。通過割麥子,我們在勞動中感受了課堂上難以收獲的幸福,不少同學還自發開展割小麥比賽,給廣闊的麥田增添了無限生機。非常感謝老師們給了我們這次體驗的機會,通過這次的活動,我真實感受到‘粒粒皆辛苦’的含義,并堅定了要學習好專業知識、為農業事業做出更大貢獻的決心!”參加割麥子活動的浙江農林大學農學191王祺涵說。
據介紹,學生們收割完“天目糧倉”高標準農田里的麥子后,浙江農林大學現代農學院的教授、博士們還將“接管”這片高標準農田,將這里打造成現代農業智慧農場和大學生實習實踐教學基地,開展優質農產品選育、低碳水稻研究、智慧農場建設、規劃農旅項目、打造研學基地等。未來,“天目糧倉”還要打造農田物聯網,利用大數據分析,開展作物營養診斷,土壤養分分析,實施精準水肥管理。同時,將探索輪作鮮食玉米、彩色水稻、五彩油菜、小麥等,打造多彩農業和網紅景點,讓“天目糧倉”四季有景。
“此次活動是我們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重要舉措,也是踐行學院發揮勞動育人功能,激勵學子在勞動中爭做鄉村振興的奮斗者和實踐人的具體舉措之一。我校希望開展勞動教育,引導廣大學生在勞動中認識自身的價值,體驗豐收的幸福,找到生活的態度。”浙江農林大學農學院黨委書記梁衛玲介紹說,鼓勵學生參加農業勞動,在田間地頭上“思政課”,可以培養學生熱愛勞動的意識,進一步加強學生勞動教育,鼓勵他們將專業學習與社會實踐等第二、三課堂結合,讓學生養成熱愛勞動、珍惜糧食的好習慣。這樣能讓大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學會感恩社會、自覺踐行核心價值觀,能夠勇擔新時代辦學使命,在畢業后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成為推進中國夢實現的生力軍。
https://www.eol.cn/zhejiang/zhejiang_news/202206/t20220602_2229609.shtml 中國教育在線:202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