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農林

- 校內新聞熱線:9291819
炎炎烈日,在浙江省仙居縣白塔鎮、田市鎮、皤灘鄉等鄉鎮的田間地頭,浙江農林大學環境資源學院吳家森教授、傅偉軍教授等專家,頂著烈日在田間、菜地和果園現場踏查,指導當地技術人員開展外來入侵植物普查工作。
專家們實地采集和講解外來入侵植物普查對象的科學識別方法,對踏查路線、樣點設置、調查方法、普查對象識別、測算入侵植物蓋度,圖像數據采集與記錄信息上傳等進行現場技術指導。
今年暑假期間,為更好地發揮農林高校在服務鄉村振興方面的優勢,浙農林大組織專家教授尤其是科技特派員,帶著團隊成員、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以及各年級本科生,分赴浙江省山區26縣開展科技服務、培訓咨詢、調研訪問、實習實踐,以實際行動助力浙江省山區26縣推進鄉村振興。
在開化縣馬金鎮高合村,浙農林大科技特派員蔡碧凡副教授,帶著幾名專業碩士研究生和本科生,根據馬金鎮需求,為推進鄉村旅游、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幫助當地開展村道景觀提升、美麗庭院打造等方面入手,帶領師生開展現場走訪調研,結合村莊產業發展優勢以及村民意愿,幫助該村制定鄉村旅游產業規劃,讓科技與人才在助推“鄉村振興、共同富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浙農林大徐凱、劉興泉、趙阿勇等科技特派員,應邀在楓樹嶺鎮開展科技幫扶工作。專家們先后前往楓樹嶺鎮下姜村、大橋頭村和源塘村等基地進行考察指導,詳細了解香榧、小香薯、地瓜和獼猴桃種植基地所面臨的技術難題。科技特派員結合自身專業優勢進行現場指導,提醒農戶及時防災抗旱、提升灌溉效率、緩解農業用水,做好病蟲防害管理,科學合理施肥減少對環境和土壤污染等。
在衢州市柯城、常山等地,浙農林大蔬菜學科郁有健博士等帶隊的科技服務團,先后走進靜禾農業科技、佳禾藍莓科技、常山縣胡柚種苗繁育中心等生產車間、研究基地,調研了解當地園藝產業現狀特點與發展路徑;并對相關農業企業進行科技指導,對推進柯城區余東鄉村未來社區、石梁鎮麻蓬村、常山柚香谷建設,以及加強農戶抱團發展、村村抱團發展、農企農戶共同發展等做法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和意見。
在景寧畬族自治縣渤海村,浙農林大大學生通訊社的學生骨干,在老師帶領下穿著畬族服飾,走上梯田,游覽村莊,深入調研當地畬族文化、農耕文化。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團隊成員結合渤海村自身的旅游資源,設計出了一套創新性研學旅游方案,拍攝了大量視頻圖片并制作了精美的宣傳視頻,助力渤海村提升研學經濟效益,為當地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建德市壽昌鎮,浙農林大食品與健康學院的師生來到綠荷塘村、小刺源村等地,調研農業糧食作物種植的情況,協助當地工作人員完成基本農田保現狀勘察、現場拍照。師生們還對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糧食產能、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增加產業附加值等方面出謀劃策,為推進建德鄉村全面振興貢獻智慧力量。
據悉,今年浙農林大前往浙江省山區26縣開展服務的團隊超過100支,師生數量超過3000人次,服務類型包括技術指導、文化下鄉、科技培訓、政策講解等,他們用自己的汗水澆灌著浙江山區26縣的鄉村振興。
https://app.gmdaily.cn/as/opened/n/784e074eb5dd40e4b3704d0e44ff10ec《光明日報》:2022.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