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古村落的小路上,有各式各樣的好看的建筑,清澈碧綠的千峽湖,最關鍵的是見證了山鄉的變化,采訪了很多帶領走上共同富裕路的鄉村振興到帶頭人,這次社會實踐可沒白來!”連日來,在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渤海鎮渤海村,來自浙江農林大學學生通訊社“尋浙里先行,悟共同富裕”團隊師生深入開展人物尋訪、鄉村振興調研等實踐活動,在見證山村變化的同時,感悟當地實現共同富裕的有效探索。

渤海村坐落于碧水茫茫的千峽湖畔,位于浙江省景寧畬族自治縣城東北部,距縣城27公里。作為歷史文化古村落,當地依托碧波蕩漾的千峽湖、山峰奇秀的爐西峽,如詩如畫的美麗環境,積極發展旅游業,產生了美麗產業,帶動了美麗經濟。“尋浙里先行,悟共同富裕”實踐團成員之一的陳文昕,老家就在渤海村,后來跟隨父母進了城,一直在縣城里長大。此次回到老家,陳文昕覺得:“家鄉和小時候記憶中的樣子變化了好多!希望趁這次實踐機會,可以了解家鄉這些年的變化發展,將來為家鄉作出貢獻,振興渤海村!”
“我們鎮是依托千峽湖進行發展的,主要也就是做水的文章。”在渤海村黨總支部書記吳景清的介紹下,實踐團成員了解到:2020年,鄉賢項目“千峽灣渤海生態園”落地渤海村,為渤海鎮水美經濟建設提供了巨大動能。當地緊抓漁文化重點,打出了濱湖小鎮的響亮名號,也帶來了研學項目的起步,建成了孩子們探秘畬族風情、體驗農事生活的良好平臺。

學生們在采訪當地的鄉村振興帶頭人時了解到,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當地人選擇回到家鄉,建設家鄉。當地一家“漁舟唱晚”的名宿,因為環境干凈整潔,餐食綠色衛生受到了大家的歡迎。學生們采訪后發現,民宿的老板此前其實在義烏做毛線生意的,后來響應故鄉召喚,回到渤海村開起了民宿。
“漁舟唱晚”負責人表示:“回家開辦民宿,一來給自己提供了收入來源,二來哪怕遇上旅游淡季,也不存在虧本的問題。正是鄉村振興政策的扶持和村民們的配合,越來越多的人才會回家創業、就業,渤海村才會越來越好,共同富裕的才能不斷推進。”
姐妹溪魚館也是渤海村有一家小有名氣的店。實踐團成員也專門采訪了魚館老板娘,以及在這休息、就餐的游客。“村里的基礎設施越來越好了,鄉村建設讓村子里煥然一新,許多設施都得到了完善。”姐妹溪魚館負責人介紹說,村子以垂釣文化為重點,這里的很多美食比如糍粑,魚宴等等,能吸引許多家庭來這里旅游。
在老師指導下,“尋浙里先行,悟共同富裕”團隊的8名成員,還穿著畬族服飾,走上梯田,游覽村莊,深入調研當地畬族文化、農耕文化。行走在村莊間,儼然能夠看到浙江美麗鄉鎮的模樣:湖邊的寬敞綠道,農居房的外立面上有著栩栩如生的墻繪與詩歌,五星級民宿、農家樂、文化禮堂、康養中心、生態果園……在盤活村莊留守勞動力的同時,還吸引著年輕人的回歸。

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團隊成員結合渤海村自身的旅游資源,設計出了一套創新性研學旅游方案,拍攝了大量視頻圖片并制作了精美的宣傳視頻,助力渤海村提升研學經濟效益,為當地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團隊負責人項詩瑤說:"通過深入采訪時間,我們用腳步丈量祖國大地,用實踐觀察祖國發展變化,采訪鄉村振興帶頭人,感受浙江省奮力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富裕先行、省域現代化先行的實踐舉措,為今后更好的踐行生態文明、服務鄉村振興打下更扎實的實踐基礎和思想基礎。"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8019761356830089150&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1d28565ec5c0a8223e000b&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18019761356830089150 學習強國:20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