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浙江農林大學教授柳丹團隊應邀赴紹興市越城區陶堰街道的鑒湖國家濕地公園開展科技服務,重點就當地的農田土壤、水、植物尤其是泥炭土進行取樣分析,為打造“設施齊全、土壤肥沃、科技先進、高產高效”的陶堰生態低碳綠色農田,助力鑒湖國家濕地公園生態功能示范區建設提供技術支撐。
在柳丹的帶領下,浙江農林大學的專家團隊先后調研了解鑒湖國家濕地公園建設概況與發展規劃,掌握當地泥炭土的分布等情況,就鑒湖泥炭對土壤肥力和農產品品質提升進行研究論證。團隊成員通過現場踏勘與挖掘,采集樣本進行檢測與功能分析,并深入研究泥炭對土壤酸化改良和肥力提升的作用機理,以期探明鑒湖泥炭作為土壤改良劑的應用前景與價值。為了探究泥炭對農作物生長和農產品品質的作用效果,研究團隊還同步開展了室內盆栽試驗,為后期泥炭利用提供數據支撐和實踐基礎。
“濕地公園泥炭層是打造鑒湖濕地公園生態功能區的寶貴資源,了解泥炭層分布和性質,對保障鑒湖濕地公園生態環境和農產品品質的優越性具有重要作用。”柳丹說,“泥炭土是改良土壤的優質材料,并具有促進農作物生長,吸附改善水質等作用,是不可再生資源。鑒湖生態環境好,與當地大面積的泥炭分布有很大的關系,進一步深入研究鑒湖的泥煤層分布和性質,對于更好地保護和利用鑒湖泥炭這一寶貴的自然資源具有重要意義。”
專家們研究發現,鑒湖國家濕地公園的泥炭屬于低位泥炭,即富營養泥炭,處于地下0.4~1.2米左右深度,為谷類作物根系生長區域,分解程度較高,氮和灰分元素含量較多,對農作物的生長有著重要的影響。保護與合理利用珍貴的泥炭資源,對于保護鑒湖國家濕地公園生態環境,打造鑒湖國家濕地公園綠色農田和建立優質水環境具有重要作用。
據介紹,泥炭(又稱為草炭或是泥煤)是在泥炭沼澤中堆積形成的,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是腐殖煤最原始的狀態。泥炭是全球大氣二氧化碳(CO2)重要碳匯;富含有機質,對磷、鎂、銅、鉛、鉻、鋅、鎳等離子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從而降低有毒重金屬元素的生物有效性。泥炭含有豐富的腐殖酸,其中腐殖物質表面含有羧基、酚羥基和醇羥基等含氧官能團,具有很高的反應活性和較強的吸附能力,可以與土壤中養分離子,水和氧化物等發生相互作用,影響土壤養分吸附與釋放。
http://kjb.zjol.com.cn/html/2022-08/02/content_2800623.htm?div=-1 《科技金融時報》:202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