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在浙江紹興、金華、長興、安吉、臨安等地,浙江農林大學教授王翀帶著馮長東、周旭、王惠瑤、紀雯雯等一批專業碩士,進村入戶開展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調研,深入相關畜牧養殖基地現場指導牛羊養殖,并針對不同基地的情況給予技術方面的支持。
為深入實施種業振興,扎實做好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和浙江省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工作,暑假期間,王翀團隊及其指導的專業碩士研究生,發揮專業優勢服務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工作,助力畜禽品種精準鑒定工作和生產性能測定工作。在提升專業碩士的研究能力和水平的同時,探索出了一條產學研用一體化的研究生教育新道路。
“畜禽遺傳資源普查既保護現有品種,使之免遭混雜和滅絕外,實質上也是為了保存現有畜禽種質資源的基因庫。無論它們目前是否符合市場需求,都不應使該品種的基因丟失,而對品種生產性能的測定更是旨在摸清家底,為今后品種的培育和開發奠定基礎。”王翀介紹,在全球范圍,片面追求生產力和產品標準化已經導致了大量地方品種的消失,被少數幾個品種所代替。我國品種資源雖然豐富,但如不果斷地及時采取保護措施,也會重蹈覆轍,造成種質資源破壞的危險。第三次全國畜禽遺傳資源普查工作開展以來,中央對種質資源保護重視程度、要求之高前所未有,這也是畜禽遺傳資源保護事業的重大機遇。
結合普查任務工作要求,團隊主動探索將普查任務與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結合。早在去年,王翀就帶領吳昊、鄒季福、吳志偉、馬智聰等一批專業碩士,結合課題研究和課程學習,前往到溫嶺、長興等地開展全國遺傳資源普查進村入戶調研階段工作,為更好的開展普查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今年暑假開始后,王翀帶領著一批專業碩士研究生,聯合麗水市蓮都區畜牧獸醫發展中心完成了長江三角洲白山羊(浙江)種質資源精準鑒定樣品采集工作,并前往浙江省畜牧技術推廣與種畜禽監測總站臨安基地,完成了湖羊生產性能的測定工作。與此同時,師生團隊還應邀到德清調研茶園養羊的情況,到杭州康德權飼料有限公司指導并共建博士創新站,到溫嶺國家級高峰牛保種場進項現場指導和技術支持。
“實踐應用能力是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重要環節。我們的研究工作,只有到生產中去才能真正發現問題、才能符合實際,也只有生產一線才是檢驗我們研究成果的唯一標準。”王翀表示,從去年開始,他們就組織畜牧專業的專業碩士,參與到全國遺傳資源普查工作中,真正實現了產學研結合,“在參與普查工作的同時,提高了專業碩士物種保護的意識,增加了大家從事畜牧研究的水平和實踐的經驗,同時也提升了此次普查的工作效率,為掌握本地品種的生產性能、群體遺傳結構、養殖現狀等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7518791055918637049&source=shar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1d4bf92341c0a823240003&share_to=wx_single&study_share_enable=1&study_comment_disable=0&ptype=0&item_id=7518791055918637049 學習強國:202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