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農林

- 校內新聞熱線:9291819
“我一直喜歡看書、喜歡漢語言專業。高考的時候因為分數原因,被第二志愿工商管理專業錄取了。進入大學后,我了解到學校的轉專業政策,就申請了轉專業并成功轉入了漢語言文學專業。接下來,我就可以在自己喜歡的專業更加愉快地學習了。”9月20日,浙江農林大學工商管理212班學生麻露心收到通知,她從這個學期開始正式轉到漢語言文學214班繼續學習。
優化轉專業政策,促進學生興趣發展
和麻露心一樣,本學期學校又有350位學生將轉入新的專業,涉及全校大部分學院和專業。接下來,轉專業的學生將辦理調整手續,按調整后的新課表修讀課程,并將按轉入專業的培養方案修讀課程并進行畢業資格審核。
“非常人性化。”說起學校寬松的轉專業政策,麻露心認為,學校的轉專業政策是對學生們興趣的捍衛,“這不僅給了更多同學選擇的機會,也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在某些領域有潛力和天賦同學的成長。”
一直以來,每年總有一些學生,因為高考報考時對專業不了解或者填報專業受限等原因,進入大學發現所選專業并不適合自己。前幾年,受專業設置、師資力量限制,學生轉專業并不容易。2017年開始,浙農林大改革申請轉專業政策,只要符合轉入學院相關專業的要求,就可以申請轉專業。與此同時,申請轉專業的學生還可以到想轉的專業“試讀”兩周,兩周后正式辦理轉專業手續;如果不適應,還可以回到原來的專業。這一人性化的政策,也有助于學生避免“盲目”選專業。
該校有關負責人表示,學校優化轉專業制度,有利于更好的挖掘學生的興趣,以興趣促進學習,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對各專業有了一定了解后,重新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可以更好地營造有利于學生發展的空間,提升本科人才培養質量,助力學生成長成才。
完善轉專業制度,推動學生理性思考
在學校優化轉專業政策之前,轉出的學生往往集中在幾個“熱門”專業上,但是每個專業接受轉專業人數都有上限,轉專業的成功率并不高。隨著轉專業政策的放開,大家轉專業的成功率更高了,在選擇上也更為理性化。
通過教師的建議和自己的深入了解,服裝設計211班學生江霞發現環境設計(園林藝術設計)這個專業很有意思,和現在的專業有些差異但也有不少課程相同,不需要自己重修,很適合自己學習,于是申請轉到環境設計(園林藝術設計)專業。“轉專業就像是學校將幾乎所有專業擺在你面前讓你挑選,這能讓我們更加理性的分析什么是最適合自己的專業,而不會盲目選擇熱門專業。”
在推進轉專業改革的同時,浙農林大也在不斷努力優化學校專業結構,對專業進行調整:目前,學校69個本科專業中真正招生的卻只有50多個專業。這是學校根據現有師資力量,一邊增加受學生歡迎的專業,同時叫停不受學生歡迎、沒有特色優勢的專業,從而使每一個專業都煥發活力和生機。
與此同時,學校加大對現有專業建設力度,其中國家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4個,省級一流專業建設點15個,省級重點專業12個,省級優勢專業7個,省級特色專業9個。這些專業的建設,讓學生們有了更多的選擇,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的專業能有更為客觀的認識,促使更好的將現專業與理想專業進行對比,找出更加適合自己的專業。
方便學生轉專業,倒逼一流本科專業建設
轉專業不設門檻,學生學習主動性和興趣會更強,但很多學校還有一個擔心:學校有那么多的“好專業”“優勢專業”嗎?如何讓專業吸引學生?浙農林大在完善轉專業政策、滿足學生對“熱門”專業的需求的同時,堅持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和滿足產業轉型升級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新工科、新農科和新文科建設,不斷推進專業改造,努力優化學校專業結構,進一步提升“一流”專業的比例,打造一流專業和卓越人才培養高地。
目前,浙農林大共有29個國家級、省級及以上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占招生專業56%。專業建設好了,學生們申請轉專業也更理性了,即使學校放開轉專業政策,申請轉專業的學生也不會出現大的波動。
浙農林大副校長沈月琴表示,近年來學校十分重視本科生培養質量,將本科人才培養擺到事關學校高水平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在理順相關體制機制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學校的專業布局、推進專業認證工作,先后推行院長主管本科教學、學科專業一體化、開設求真實驗班等一系列具體舉措,進一步強化本科教育的核心地位,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能力、提升本科生培養質量,推動學校高水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