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學是林學的基礎學科,我碩士、博士階段攻讀的專業都是植物學。博士研究生畢業后,我一直在浙江農林大學從事植物學教學研究工作。
一個偶然的機會,我了解到山核桃嫁接成活這個技術難關一直攻克不了,直接影響著山核桃良種培育。我想,是不是可以用自己學到的知識來解決山核桃嫁接難題?這個想法一成形,我就開始著手查資料、寫方案、選基地。在當時沒有項目經費的條件下,我還是想去做這件事,到基地一蹲就是數月,一堅持就是3年。功夫不負有心人,我最終攻克了山核桃嫁接難關,為山核桃良種選育提供了技術支撐,也為山核桃走出天目山區,到河南、安徽、貴州、云南等地種植提供了基礎。
就這樣,我一頭扎入了山核桃產業。我利用學校科研的優勢在山核桃產區開展了大規模選優和良種選育,以及高產高效培育技術研發與推廣工作。針對山核桃產量大小年,我優化了山核桃施肥技術,明晰了影響山核桃產量的重大病害花蕾蛆的發生規律,研發了相應的防治技術,將山核桃平均畝產從不足15公斤提高到37公斤。
在服務社會的過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桐廬縣百江鎮翰板村,當時這個村2000多畝山核桃的年收入不到10萬元。2005年春,我實地考察走訪了這個村,發現這里的山核桃花受花蕾蛆危害非常嚴重。回校后,我專門為村民準備了農藥,并派人送去讓村民防治,但村民不信。為了說服村民噴藥防治,我一個月內跑了9趟,村民仍舊無動于衷,后來由鎮里統一防治,才救回部分產量。次年,全村收入近60萬元,再后來,一年里提高到160萬元。這件事被報道后,我也被一些人稱為“山里人的財神爺”。
2007年,省里組織評選新農村建設帶頭人,我獲得了“金牛獎”。這一榮譽對我影響極大。評選過程中,有記者隨行采訪了當地農民,他們真心實意的感激著實讓我感動。我持之以恒地為山核桃產業服務,只要農民一個電話,就義無反顧地跑去服務。后來,為更好地服務,我還組建了團隊,通過“師傅帶徒弟”培養了一批農民技術員,也搭建起山核桃產業網。
在國家的號召下,山核桃產業發展越來越快。我帶著團隊去到大別山,推動了大別山山核桃產業的發展;2012年又走進黔東南,加入了扶貧行列……
黨的二十大即將勝利召開,在全省奮力推進“兩個先行”之際,作為黨員教師的我,將繼續秉承初心,讓黨旗飄揚在科技服務中,為鄉村振興、共同富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zjjyb.cn/html/2022-10/11/content_38921.htm 《浙江教育報》:202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