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種色彩斑斕的蝴蝶和昆蟲標本,幾百個品種爭相開放的月季品種,幾千盆不同品類的菊花,還有科技特派員科技助力的生態農產品展銷,學校后勤組織的生態美食展……10月23日,在浙江農林大學生態節上,各種以生態為主題的動植物標本、藝術品、科研產品、實踐成果琳瑯滿目,吸引了近萬名校內師生的關注和參與。

當天,師生豐收節、昆蟲文化節、菊花展、茶藝展、農耕比賽、生態美食展等一系列生態主題活動在浙江農林大學同時進行,不管在校園的哪個角落,廣大師生都浸潤式接受學校生態理念的教育,感受到生態教育的潤物細無聲。
在浙江農林大學的農作園里,挖番薯大賽、拔蘿卜比賽、摘玉米體驗……一堂別樣的豐收節生態課程正在生動上演。這里的所有蔬菜都由師生們親手種植,全部都是不施化肥的有機蔬菜,現在由全校師生親手采收,既感受到大自然的饋贈、享受豐收的喜悅,也體驗了勞動的快樂和價值。

“真甜!剛剛挖出來的有機番薯,新鮮爽快嘎嘣脆,比市場上買來的好吃多了。”一名正在參加挖番薯比賽的大二學生許蒙蒙表示,這幾年學校十分重視耕讀教育,打造了“七彩新農人”系列勞動教育品牌,鼓勵大家親手種植、親手采收有機蔬菜,大家都沉浸在勞動和豐收的幸福中,這種在大自然間的原生態體驗十分有意義。
在昆蟲節活動現場,蝴蝶、蜻蜓、竹節蟲等昆蟲制作的精美標本吸引了師生的關注,用金蟬、蠶蟲、竹蟲、金邊龍虱、玉米蟲等昆蟲制作的昆蟲美食,更是吸引了不少師生前來“嘗鮮”。該校植物保護專業的學生介紹,昆蟲外形艷麗,有的還富含豐富的蛋白質,不少由昆蟲制作的美食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原生態、味道鮮美,已成為餐桌美食。

生態節上,浙江農林大學發布了首批校園名樹以及掌上植物園,生態志愿者朗誦了《浙江農林大學生態文明公約》,進行了以茶為主題的生態美育文藝作品展演,還表彰了生態節能寢室、節能衛士、生態主題征文和微視頻比賽獲得者、十大“植物達人”等踐行生態的先進典型。
來自風景園林與建筑學院園林201的陳鵬偉,憑借過人的植物知識儲備,通過植物知識搶答、植物科類“飛花令”等大比拼和其他9位同學一起被授予學校“植物達人”稱號。“能認識這么多種植物,是因為我們學校就是一個巨大的植物園,在校園里每走幾步都會有不一樣的植物,我們跟同學經常玩辨識植物的游戲,久而久之就認識了很多奇妙的植物。”

浙江農林大學生態節將持續至11月底,期間還將舉行 “東湖菊影”花展、月季園開園、科技特派員生態產品展、生態美食展、生態馬拉松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師生可以在校園里參觀品種繁多的金秋菊花展,學習辨識百草,還可以聆聽多個生態論壇,品嘗來自全國各地的生態美食……整個校園都將成為師生的生態課堂,生態理念將貫穿學校思政工作各方面和人才培養全過程,滲透校園每個角落,滋養師生心靈,涵育師生品行,促進綠色發展……
浙江農林大學校長沈希表示,作為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與省人民政府“雙共建”高校,浙江農林大學辦學六十四年來,“生態”二字始終是學校浸潤根系的辦學底色,更是融入浙農林大人精神血脈的恒久印記。學校啟動生態節并開展系列生態活動,是推進“生態育人 育生態人”工程的重要內容,是一二三課堂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徑,也是讓廣大師生體會生態文明教育、感受生態文明實踐,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形成學校人才培養辨識度的重要載體。
他希望全校師生,堅定做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者、推動者和踐行者,通過開展生態節及系列活動,助力學校打造更加美麗的生態校園、涵養更加濃厚的生態文化、培養更加優秀的生態人才、產出更接地氣的生態成果,為建設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貢獻浙農林大的智慧和力量!

據介紹,浙江農林大學生態節,將通過開展生態課程、生態文化、生態環境、生態研究、生態實踐五大生態育人行動計劃,將生態理念融入“三全育人”各領域和全過程,引導全體師生強化生態文明理念和主動擔當意識,努力使每個浙農林大人深刻地烙上“生態印記”,擁有與新時代相適應的生態品德、生態品格和生態品行,成為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具有生態文明意識、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和區域現代農林業未來領導者。
https://www.eol.cn/zhejiang/zhejiang_news/202210/t20221024_2251561.shtml 中國教育在線:2022.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