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農林大學茶學院的科技特派員在遂昌縣的茶葉基地里指導春茶生產
近日,浙江省高校助力鄉村振興聯盟成立大會在天臺縣召開。今后,聯盟將充分發揮高校學科、人才、技術綜合優勢,持續擦亮浙江“三農”金名片,打造具有浙江辨識度的教育賦能鄉村振興示范樣板,為助力浙江在高質量發展中奮力推進“兩個先行”貢獻教育智慧。浙江農林大學為浙江省高校助力鄉村振興聯盟理事長單位,中國美術學院等8家單位為副理事長單位,浙江工商大學等109所高校為理事單位。
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副司長晁桂明指出,要堅持開放辦聯盟,持續深化聯盟工作深度和廣度,把高校所能與鄉村所需相結合,更大范圍開展服務鄉村振興創新試驗。要積極探索鄉村振興育人模式,使鄉村振興成為立德樹人大課堂、國情教育大平臺,推動高校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要不斷鞏固總結,爭做振興典范,擦亮浙江省高校助力鄉村振興的標識特色,努力打造教育助力鄉村振興的“浙江典范”,為全國積累提供鮮活經驗。 作為浙江省高校助力鄉村振興聯盟理事長單位和浙江省唯一的農林類重點建設高校,浙江農林大學近年來積極發揮科技特派員的制度優勢,集聚全校力量推進實施“全校服務全域”、校地共建“共富學院”等一系列舉措,引導廣大教師把論文寫在大地上,把科研成果播散在服務鄉村振興的大道上,走出了一條具有浙江農林大學特色的助力共同富裕的科技服務之路。
發掘科技特派員制度優勢,助力鄉村振興
科技特派員制度是全面推進我國“三農”發展的重大農村工作機制創新舉措。從1999年至今,全國先后選派了近百萬名來自高校、科研院所的特派員躬耕“三農”一線。浙江農林大學從2003年至今深耕科技特派員制度,選派了一大批科技特派員助力“三農”發展、服務鄉村振興。
自2003年以來,浙江農林大學深耕科技特派員制度,持續選派科技特派員,積極探索科技服務“最后一公里”的鏈接路徑,從最初的“科技扶貧”“服務產業”到“鄉村振興”“科教強農”不斷發展,構建了個人科技特派員結對項目、團隊科技特派員服務產業、法人科技特派員支撐全域發展的科技特派員體系,探索形成了具有浙江農林大學特色的科技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模式。 2008年,浙江農林大學與遂昌縣結對成為法人科技特派員單位,并根據遂昌需求選派了一大批科技特派員開展科技服務,為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在長期服務的基礎上,2022年浙江農林大學與遂昌縣簽訂“全校服務全域”戰略合作協議,圍繞產業、人才、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等7個方面,實施“農村體制改革研究”“種植業、養殖業、新型加工業和手工業、農村電商和鄉村旅游科技幫扶”等23項重點工作,為遂昌縣提供“全領域”“菜單式”服務,合力打造“部省共建鄉村振興示范省先行創建縣”和“山區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 浙江省天臺縣石梁鎮是浙江農林大學的科技服務重點鄉鎮。自2016年以來,浙江農林大學根據石梁鎮農業產業現實情況,選派一大批科技特派員,為當地“量身定制”農業科技幫扶計劃。該校的科技特派員,通過編制鄉村振興規劃、助力強農興農頂層設計,引入香棚苗木栽培種植、助力農業產業增收,升級茶葉種植加工技術、提升茶產業效益等舉措,全面助力當地農林產業發展。此外,浙江農林大學的科技特派員,還結合當地需求開展了鄉土人才培訓、全國優秀黨支部結對等系列幫扶活動,幫助石梁鎮成功創建浙江省現代特色農業強鎮,指導當地生產的三款紅茶榮獲省級金獎。
發揮科技特派員力量,把科技“種”在綠水青山

浙江農林大學園藝學院科技特派員徐凱帶領師生團隊在草莓基地現場教學、指導草莓生產
近20年,浙江農林大學累計向全省30個縣(區、市)137個欠發達鄉鎮派駐了約700人次的個人科技特派員,41個團隊科技特派員和1個法人科技特派員,推廣各類實用技術1200余項次,開展各類技術培訓2680余場,受訓人員達11.3萬余人次。目前依然有87個省級個人科技特派員、17個省級團隊科技特派員、1個法人科技特派員和28個市級科技特派員堅守在全省各地開展科技服務,省市級各類特派員總數294人次,是浙江省高校中派出科技特派員數量最多的單位。
淳安縣下姜村是浙江農林大學科技特派員服務點之一。長期以來,浙江農林大學圍繞下姜村“筍干、地瓜干、山茶油、高山蔬菜”等主導產業,注入育種栽培、現代化溫室種植、精煉加工等先進技術,同時傳授香榧、養蜂等農業增收項目的技術,以農林科技助力當地全面振興,畫出共同富裕同心圓。每到寒暑假、周末,下姜村總有一批來自浙江農林大學的科技特派員,他們根據當地需求開展科技幫扶工作,詳細了解當地香榧、小香薯、地瓜等種植基地的建設情況、面臨的技術難題,并結合自身專業優勢分別進行現場指導。僅2020年以來,浙江農林大學就先后組織31批次210人次的科技特派員專家團隊,奔赴下姜村開展農業相關技術培訓與實地指導,為當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共同富裕貢獻智慧力量。
在服務鄉村振興的征程中,浙江農林大學廣大科技特派員也取得了累累碩果。先后涌現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國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全國特派員工作先進集體和全國優秀共產黨員、全國優秀科技特派員等一大批科技特派員團隊和個人,科技特派員主持項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2項,省部級一等獎8項,有效支撐浙江農林大學6個涉農一級博士點高水平建設。浙江農林大學也連續14次被浙江省委省政府授予全省科技特派員先進派出單位,累計獲省級優秀科技特派員稱號88人次。首批科技特派員邵志鵬同志,因公殉職在科技服務的征程中,被追授為浙江省優秀共產黨員、浙江省模范科技特派員。
在長期的科技服務中,浙江農林大學的科技特派員,不僅將人才培養、科學研究與社會服務進行很好地結合,把論文寫在祖國的大地上,也用自己的汗水、知識和一心向農的奉獻精神,為助推農業農村現代化、鄉村全面振興以及浙江省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貢獻“農林人”的智慧和力量。
浙江農林大學社會合作處處長劉興泉說:“高校的專家教授、科技特派員既是老師也是科技人員。作為浙江省唯一的農林類重點建設高校,浙江省人民政府和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雙共建’高校,浙江農林大學有義務深耕科技特派員制度,不斷發揮科技特派員的科研優勢助力農林業生產,真正把科技‘種’在綠水青山間,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課堂搬到田間地頭,為鄉村振興培養一流人才
鄉村振興,關鍵靠人才,農林類專業科技人才是重要力量。浙江農林大學作為農業農村部、國家林草局共建高校,是全國首批開展農林類全日制專業型碩士培養的高校。發揮科技特派員優勢,引導科技特派員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在立地中頂天;在服務鄉村振興的同時,浙江農林大學還深入發掘科技特派員制度的組織優勢和育人價值,打通科技特派員向“雙能雙師”導師轉化的通道,創新契合農林專業型碩士培養的教育教學資源供給,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升,走出了一條農林類專業科技人才培養改革的新路徑。
全國優秀共產黨員、浙江農林大學省級科技特派員黃堅欽說:“我從事山核桃研究30多年,是浙江省團隊特派員首席專家。我把科技特派員工作與學生培養結合起來,在服務產業中凝練科學問題,設置科研課題,在解決產業問題過程中培養了一批優秀學生,在促進產業進步中提升了自己,主持了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浙江農林大學科技特派員趙光武(前排中)在開化發揮科技優勢指導選育新的玉米品種
浙江農林大學科技特派員楊琪表示,2020年從瑞典博士后回國工作,借助浙江農林大學的科技特派員身份,帶著研究生下鄉村、奔林場、進苗圃,將理論成果應用于實踐,解決產業難題,不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吃苦精神,也讓自己快速成長為一名“雙能”專碩導師。科技特派員孫學鵬則認為,自己結束康奈爾大學博士后研究回國,受聘浙江農林大學教授并擔任科技特派員,他帶著學生一起進入田間地頭、果園基地,尋找產業中的一些問題,在解決生產中難題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和動手能力以及自己的實踐能力都得到了快速提升。
通過推動科技特派員工作和鄉村振興,浙江農林大學的師資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相關成果覆蓋浙江農林大學所有農林類學生,僅農林類專業型碩士受益學生就超過7000人。近3年,畢業生的強農興農責任感持續增強,服務“三農”比例由61%提高到82%,就業率超95%,用人單位滿意度從90.7增至96.7,選調生總數全省第一;獲全國“互聯網+”金獎等國家級競賽獎項24項,浙江省科創項目75項,中國研究生鄉村振興科技作品大賽獲獎數第一,發明專利83件,美國專利4件,涌現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獲得者等一批優秀畢業生。
浙江農林大學校長沈希表示,在浙江省教育廳的指導下,浙江高校作為省域教育、科技、人才的集聚地,必須肩負起助力浙江高質量創建鄉村振興示范省和共同富裕示范區的光榮使命。浙江農林大學牽頭組建“浙江省高校助力鄉村振興聯盟”,將聚焦人才培養、科技幫扶、技術應用、平臺建設、成果轉化、智庫服務等領域,構建密切聯動、共建共享、協同合作的新機制,緊扣浙江省“三農”重大戰略需求,努力將聯盟打造成為助力鄉村全面振興的科技引擎、人才高地和服務樣板,為浙江奮力推進“兩個先行”展現高校擔當、彰顯高校作為。
浙江省委教育工委副書記,省教育廳黨組書記、廳長毛宏芳表示,成立高校助力鄉村振興聯盟,既契合新要求,又順應新期待,更彰顯新作為,將有利于握指成拳、形成合力,有利于串珠成鏈、形成體系,有利于整合資源、形成回流,有利于理論創新、形成模式。他希望聯盟發揮“聯”的優勢,強化組織、橋梁、考核功能,做好系統謀劃和統籌部署工作;凸顯“盟”的效果,發揮好專委會、成員單位、校友的作用,構筑高校助力鄉村振興命運與共、榮辱相連的聯合體;強化“合”的力量,推進校校、校地、校社合作,實現高校優勢資源與地方實際需求無縫對接、良性互動;提高“研”的本領,持續推動高校深入開展鄉村振興理論、制度、實踐研究。
https://mp.weixin.qq.com/s/sypYSt86A3qFz71zp2cDmA《中國農村科技》:2023.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