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7點不到,在杭州市淳安縣楓樹林鎮下姜村的三葉青栽培基地里,浙江農林大學科技特派員白巖已經在這里等候了。幾位約好的農民一到基地,就跟著白巖學習高溫情況下管護三葉青的技術。白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手把手指導更多農戶掌握種植三葉青的技術,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廣。
杭州市淳安縣楓樹林鎮下姜村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工作期間的基層聯系點,也是歷任省委書記的基層聯系點,被當地百姓稱為“夢開始的地方”。從2020年開始,浙江農林大學選派了一批科技特派員到這里開展技術服務,成立了水果、香榧領域2個專家工作站,建立了6個專家博士工作站。
在擔任科技特派員期間,平時基地里有什么技術難題,科技特派員們都會趁著周末、假期以及其他空余時間趕過來,解決了相關的技術難題后,又驅車趕回學校工作。一到寒暑假,很多特派員干脆就帶著研究生或者本科生團隊過來,把下姜村的基地當作學生的實習實踐基地,不僅現場指導當地農戶種植養殖技術,學生們還在實習實踐中厚植知農愛農情懷,為將來強農興農積蓄青春力量。
浙農林大科技特派員指導當地農民 浙農林大供圖
2005年,白巖開始先后擔任浙江衢州等多個地區的科技特派員,為各地中藥產業發展把脈問診、出謀劃策,有力地推進了各地區中藥產業發展。2020年,得知學校需要選派科技特派員到下姜村接力指導中藥種植,專業對口的白巖第一時間報了名。
來到下姜村后,白巖把大量時間花在距離學校200公里外的下姜村基地里,服務范圍也從下姜村逐漸擴大到以下姜村為核心,涵蓋周邊幾十個村子的大下姜區域。
白巖經過調研發現,當地中藥產業發展存在品種單一等瓶頸。于是,她聯合4家企業爭取省“尖兵”“領雁”項目,落實資金1500萬元,以生態種植和高值化利用為切入點,助力當地中藥材產業迭代升級。其中,由她指導企業實施的粉葛種植、加工、康養全產業鏈發展項目,就先后開發了葛根飲料、葛根酒、葛根面膜等系列新產品,實現年產值新增400多萬元。
“浙江農林大學的科技特派員特別用心用情,往往百姓一個電話,他們就趕過來進行技術指導,往往連交通費都自掏腰包,讓我們很多百姓都很感動。有一次,得知群眾有香榧人工授粉的技術需求后,浙江農林大學的喻衛武教授凌晨4點就驅車三個多小時過來指導,解決好技術問題后,連飯也不吃又驅車趕回學校上課。早上9點左右,我們得知喻教授來過的時候,他已經在回學校的路上了。”楓樹林鎮黨委委員趙紅香說。
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249.shtm 《中國科學報》:2023.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