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4天3夜,跨越近4000公里,浙江農林大學動科動醫學院的王翀教授團隊終于來到海拔4700米的雪域高原西藏那曲地區。日前,通過“東羊西送”王翀教授將選自“國家級湖羊原種場”浙江省華麗牧業有限公司的20頭優質原種湖羊送至當地有關科研機構,為校地合作開展湖羊在西藏的繁育以及與當地優良肉羊品種雜交試驗工作奠定了基礎。

浙江的湖羊和西藏那曲的肉羊都是品質優良的肉羊品種,而如何發掘浙江、西藏兩地優勢畜禽資源潛力,加快推動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將品種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和產業優勢,是王翀教授團隊正在進行的一項科研攻關課題。前不久,在浙江省農業農村廳畜牧農機發展中心的指導以及浙江省畜牧技術推廣與種畜禽檢測總站的組織下,浙江農林大學教授、浙江省畜牧產業協會羊業分會秘書長王翀及團隊專門挑選出的繁殖性能好、體況上等的原種湖羊公母各10頭,備足糧食、獸藥等物資,專門成功護送到西藏。


在此過程中,王翀教授應用所開發的反芻動物抗運輸應激技術對湖羊進行了運輸管理,配合復合益生菌飼喂為湖羊提供消化酶、維生素等養分并幫助湖羊提高免疫能力和抗應激能力。團隊成員還對湖羊出發前和到達后的體重及呼吸頻率進行精確測量,收集了各個時期湖羊的血清、糞便樣品,以此來觀測“東羊西送”前后湖羊的營養、代謝等方面的生理變化等情況,進而及時調整和確定湖羊的飼養方案,打造湖羊與藏羊種業創新驅動發展新引擎,為促進東西部協助和生態共富注入新動能。在藏北高原,王翀教授和團隊成員一邊帶著氧氣瓶一邊對湖羊進行觀察和精心管理。目前,所有湖羊實現了100%存活,順利適應了西藏高原氣候,為下一步的科研奠定了基礎。

在西藏期間,王翀教授團隊還收到了來自若爾蓋畜牧獸醫服務中心的感謝信,感謝其團隊長期以來在科技助農方面的貢獻和努力,讓若爾蓋縣的畜牧業不斷邁向現代化、集約化、綠色化,讓藏區牧民有了更好的收益,牧區的日子變得更好,生態環境也日益改善。西藏嘉黎縣西藏娘亞牦牛養殖產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也向王翀教授發出邀請,希望能獲得王翀教授的指導,提升當地牦牛養殖和繁水平。


翀教授來到若爾蓋縣不僅應邀開展技術指導工作,還受邀參加若爾蓋縣委縣政府組織的“牦牛科學養殖”建設研討工作,與當地畜牧獸醫服務中心共同推進“高原生態養殖東西部協作”項目,圍繞提高若爾蓋縣牦牛產業生態和發展水平,形成了項目建設方案,提出了“連戶聯營”、“十個一”等一系列思路。整套方案依托科技創新,兼顧生態與發展,統籌試點與全縣推廣的關系,為實現牧民的共同富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得到當地政府的高度認可。

據介紹,王翀教授團隊近年來積極發揮優勢,深化產教融合、深入校企合作,不僅大力實施推廣“東羊西送”等舉措,還探索實施“精準飼喂管理”、“幼齡動物定向培育”、“母子一體飼養”等技術,引導相關養殖企業提升畜牧產品的品質、強化精細化養殖管理,全面賦能年羊產業迭代升級,進一步通過提升品質、降低養殖成本來增加養殖戶的收入效益,也逐步實現畜牧業的品質化、現代化、數字化發展。
https://zhejiang.eol.cn//zhejiang_news/202308/t20230814_2456666.shtml中國教育在線:202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