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始社會有面具,資本主義社會有鏡子,而我們有影像。”影像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整個世界是一個被拍攝的影像世界,我們都處在拍攝與被拍攝之中。“當世界成為純粹的影像,影像也成為真實的世界”。
在雕塑的表面總是維持著一個可直接觸摸的感性物質的外殼,當這種外殼逐漸消失,觸覺失去了方向,眼前的物象變成純粹的影像,唯有觀念始終支撐著影像背后的世界。當觀念映射在不同文化、知識、經驗與信仰的觀眾生活中,被觀眾所接受,觀念就有了無窮的生長土壤,創造出超越自身所能的巨大力量。藝術家在對觀念映像的表現過程,也是觀念映像的自我生長過程,他需要理解與支持。
觀念映像不是影像的堆積,而是影像中人與人的溝通與聯系,他聚合了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系,同樣也映射了主體本身文化、價值與世界觀的認同和影像背后世界的“控制、默叢、分離與孤獨”。
“觀念映像---2008年雕塑教學匯報作品展”所展出的雕塑作品包括非金屬雕塑和金屬雕塑等約60件,作品涉及專業方向包括裝飾浮雕和園林雕塑。這些作品都是同學們克服種種困難,努力數月、精雕細鑿完成的心血之作。其意義已不在作品本身,而在作品之外對自我、本我、超我價值與觀念,自我鏡像的真實解剖與認識,是雕塑影像背后真實世界的快照。
本次展覽的基本結構以雕塑教學的三個基本階段為界限,分為三個部分,即:
1.“雕塑的基礎”,是學生樹立雕塑觀念,了解與掌握雕塑語言的基礎階段,也就是觀念映像的啟蒙階段。
2.“從雕塑走向設計”,是作者通過對雕塑、環境、空間、觀念的加減與控制,逐漸形成主體藝術觀念的發展階段,也是觀念映像的生長階段。
3.“邁向新空間”,是作者對觀念映像的駕御或自由創造的階段。
這也是本次展覽的語論體系和風向標。
主題:“觀念映像---2008年雕塑教學匯報作品展”
主辦:由藝術設計學院、園林學院、天目學院
承辦:藝術設計學院雕塑工作室
時間:2008年12月1日
地點:東湖校區學生活動中心展廳
歡迎廣大師生、專家及領導蒞臨指導與交流!
藝術設計學院雕塑工作室
2008年1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