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以來,環資學院師生深入浙江省未來鄉村,通過實地走訪、個人訪談、集體座談、問卷調研等形式,深入調研未來鄉村浙江模式。
在臨安區月亮橋村、指南村、潛東村、朱灣村,實踐團與相關村委進行了座談交流,與村民、經營者、游客、品牌運營方等進行了訪談,走訪了我校在鄉村建立的農村污水治理示范基地和有機垃圾資源化處理基地,深入考察了全域旅游鄉村的開發模式、文化保護和生態環境治理,了解了共富鄉村如何發展特色農作物,推進三產融合,實現共建共治共享。

在蕭山區河上鎮眾聯村,實踐團考察了眾聯村的生態溝區建設,以及鱉與水稻結合種養、龍蝦和小麥輪流種養的綠色循環農業模式,參觀了當地的生物多樣性博物館。通過調研,實踐團了解到農田氮磷生態溝渠改造工程的重要意義和綠色循環農業帶來的經濟效益。

在嘉興市烏鎮鎮陳莊村、橫港村和云享烏鎮運營中心,通過實地走訪、問卷調查和采訪非遺傳承人,實踐團進一步了解了數字賦能未來鄉村建設和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生動實踐,深入了解了烏鎮以文化為魂,非遺為骨,打造獨特的鄉村文化品牌的做法。

截至目前,環資學院師生已走訪未來鄉村建設10多地,發放問卷200余份,開展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環保志愿服務,繪制了浙江省未來鄉村地圖,撰寫了未來鄉村浙江模式的調研報告,相關工作受到了中國青年網等媒體的廣泛報道。下一步,師生將進一步圍繞“建設美麗田園 助力兩個先行”主題,深入鄉村調研,發揮學科專業優勢,開展科技支農志愿服務,書寫鄉村振興新答卷,奏響鄉村振興新強音。
(環資學院 王雨豪、楊諾聞)